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韦革宏教授团队在沙漠“肥岛”微生物群落的环境适应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科研新进展】韦革宏教授团队在沙漠“肥岛”微生物群落的环境适应策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添加时间:2023-06-25 浏览:

在沙漠生态系统中,“肥岛”效应引起的土壤养分局部富集现象,可使土壤微生物形成相应的异质性分布模式。然而,土壤养分差异驱动微生物群落分化的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研究。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韦革宏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The ISME Journal上在线发表题为“Reduced trace gas oxidizers as a response to organic carbon availability linked to oligotrophs in desert fertile islands”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土壤微生物通过选择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微量气体(H2和CO)作为能源物质,从而适应“肥岛”内、外有机碳水平差异的机制,同时,分析了不同能量策略微生物类群的生活史特征。

该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外源有机碳添加下大气无机微量气体消耗速率的室内测定等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肥岛”内,大部分微生物主要通过有机物的代谢获得能量,这些有机能源偏好者多为富营养型微生物;在有机碳含量较低的“肥岛”外,通过氧化无机微量气体获得能量的类群比例增加,这些微量气体利用者多为寡营养型微生物。在群落水平上,微生物通过调整其能量策略与生活史策略,来适应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变化,该发现揭示了沙漠土壤微生物空间异质性格局形成的新机制。此外,微生物的能量策略和生活史策略与其进行大气微量气体周转和碳循环的能力有关,“肥岛”效应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异质性,可能通过影响微生物能量和生活史策略,进而对沙漠生态系统的大气成分和物质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此项研究中,生命学院博士生李姝玥为论文第一作者,韦革宏教授和陈卫民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6-023-01437-6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