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林学院红枣团队在酸枣和枣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林学院红枣团队在酸枣和枣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4-05-21 浏览:

近日,林学院红枣团队黄建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了题为“Haplotype-resolved T2T reference genomes for wild and domesticated accessions sh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domestication of jujube”的研究论文。林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坤为第一作者,林学院黄建研究员和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郝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图1 骏枣(JZ)和清涧酸枣(SZ)T2T单倍型基因组_副本_副本.jpg
图1 骏枣(JZ)和清涧酸枣(SZ)T2T单倍型基因组

该研究以我国制干枣主栽品种‘骏枣’和著名“秦药”代表清涧酸枣为研究材料,整合了PacBio HiFi、ONT ultra-long和Hi-C等多种先进测序技术以及多种组装策略完成了枣和酸枣T2T gap-free和T2T gap-free单倍型基因组的组装。‘骏枣’和酸枣T2T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85.80 Mb(JZ)和375.15Mb(SZ),N50序列大小为31.07Mb(JZ)和30.84Mb(SZ)。进一步基于HiFi reads进行分型组装,获得了‘骏枣’和酸枣的单倍型基因组。‘骏枣’两个单倍型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83.00 Mb(JZHapA)和384.80 Mb(JZHapB);清涧酸枣两个单倍型基因组大小分别为385.83 Mb(SZHapA)和373.42Mb(SZHapB)(图1)。利用BUSCO对单倍型基因组的评估表明,JZHapA和JZHapB完整性分别达到了99%和98.9%,SZHapA和SZHapB完整性为99%和98.9%。同时在JZHapA和JZHapB中分别预测了29491和29639个编码基因,在SZHapA和SZHapB基因组中分别预测到28245和27810个编码基因。

图2 枣与酸枣种群系统发育分析_副本.jpg
图2 枣与酸枣种群系统发育分析

该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骏枣’和酸枣的单倍型基因组之间有5305-7592个结构变异(SVs),有1676-3626个基因受到了SVs的影响,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到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等代谢过程,反应了酸枣和枣重要性状差异的分子基础。‘骏枣’和酸枣中还分别鉴定到22574和23042个等位基因,分别有4931和2720个等位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期差异表达,涉及到多个重要生物过程。通过基因组的选择分析发现,在酸枣到枣的驯化过程中,基因组中与糖和酸枣代谢等品质形成相关的基因受到选择外,还发现了一些与植株发育和大小相关的基因也受到了广泛选择,比如糖转运蛋白(sugar transporter)、光合系统、和E3泛素连接酶BIG BROTHER基因,也阐明了枣由果实小而酸的灌木果树到果实大而甜的大乔木的驯化机制。

该研究对672份酸枣和枣大规模种质重测序分析表明,酸枣群体亲缘关系紧密,栽培枣呈分散聚类,过渡型酸枣处于在枣和酸枣之间;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枣群体遗传背景相对丰富,酸枣群体遗传背景相对简单;揭示了栽培枣起源于一个共同的酸枣祖先群体,之后在黄河下游附近的山东省和黄河中游的晋陕峡谷地区的两个中心进行驯化。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获得了枣和酸枣单倍型T2T基因组,进一步阐明了枣的起源及驯化路径,阐明了枣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结构变异及基因表达水平改变,为枣树分子育种和改良提供了分子基础,尤其为解析枣和酸枣重要药用代谢物的解析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584、31860223)及新疆红枣产业技术体系(XJCYTX-01)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hr/uhae071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