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吴云锋教授团队在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子 抑制植物防御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吴云锋教授团队在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子 抑制植物防御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3-02-28 浏览:

近日,植保学院吴云锋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function of the phytoplasma effector SWP12 depends on  the properties of two key amino acids”的研究论文,以抑制植物防御反应的小麦蓝矮植原体效应子SWP12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了两个决定SWP12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其它植原体上同源蛋白功能的挖掘提供了参考。博士研究生白碧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吴云锋教授和赵磊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植原体是一类重要的农业有害微生物,专性寄生于植物的韧皮部筛管系统。由于寄主范围广,对农林、果树、蔬菜作物危害巨大,每年损失多达千亿元。植原体经刺吸式昆虫直接送入维管组织中,可能是病原物进化的适应性,它不再需要突破植物的第一道物理屏障防御。植原体也会向植物体内释放效应子,以操纵寄主形态建成和利于自身入侵繁殖。效应子结构域和关键氨基酸的鉴定分析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解析作用机制,以及发现有相似生物学功能的同源蛋白。破译植原体-昆虫-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是挑战,也是研究细胞生物生存调节方式的新机遇。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出一个抑制植物防御反应的效应子SWP12,对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活性功能域尚未解析。

根据SWP12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构建了8个氨基酸逐步缺失的突变体,发现了两个影响SWP12发挥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D33和P85。对这两个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继续研究,发现D33E和P85A仍具有功能,而D33A和P85H功能丧失。3D建模预测这两个氨基酸位点对于结构的影响可能是功能丧失的根本原因。

定点突变D33和P85后SWP12抑制坏死功能和三维结构的分析

互作验证和降解分析表明P85H不再促进TaWRKY74的降解,D33A促进部分TaWRKY74降解。ROS迸发监测、离子渗漏和植原体接种研究发现P85是影响SWP12功能的关键位点,D33是次要关键位点,它们在SWP12发挥功能时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三个在关键位点P85处氨基酸性质相同的同源蛋白能抑制bax触发的细胞死亡,并抑制flg22触发的ROS爆发。本研究对SWP12的活性功能域和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分析,鉴定出三个相似生物学功能的同源蛋白,为发现更多与之功能相似的蛋白提供了科学证据,证实了通过活性功能域注释蛋白功能的科学性,也将为利用靶标基因防治我国农林、园艺作物的植原体病害探索新途径。

SWP12同源蛋白具有抑制细胞死亡和活性氧迸发的功能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25823001849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