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化药学院王进义、袁茂森教授在生命体活性氧自动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化药学院王进义、袁茂森教授在生命体活性氧自动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2-12-24 浏览:

近日,化学与药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团队王进义、袁茂森等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了题为“A Dual-site Chemosensor for Monitoring •OH-Cysteine Redox in Cells and In Vivo”的研究论文,通过设计并合成了能够同时灵敏检测羟基自由基(•OH)与半胱氨酸(Cys)的双位点荧光传感器,对生命体中二者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了监测,初步揭示了这两个生物活性物质在活性氧(ROS)平衡调控中所起的作用。化学与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康祖哲、博士研究生蒋晶晶和涂琴副教授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袁茂森教授、王进义教授,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王东恩老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图1. 双位点荧光传感器对•OH和Cys的响应机制

在生命体中,ROS通过和抗氧化酶以及抗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保持着浓度平衡,其中•OH作为最活跃的活性氧之一与Cys的动态平衡关系对于维持这种生命体生理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时监测这两种生物活性物种在细胞及组织内的生理过程与浓度变化对生命体活性氧自动调控机制研究意义重大。

本研究在酚噻嗪母核上引入•OH与Cys的特异性响应基团,通过与二者反应前后的不同荧光表现达到对它们的独立检测。此荧光传感器克服了其他检测方法在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检测通道间存在串扰等一些缺点,实现了细胞与活体中•OH和Cys氧化还原过程的可视化。该研究进一步利用此传感器探索了由大肠杆菌(E. coli) 侵染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引发分别产生的活体小鼠与斑马鱼中•OH和Cys变化,研究了其氧化还原动力学反应。本研究提供了一个能可视化分析两个活性相反的生物物种浓度的检测工具,可为其他旨在深入研究生理和代谢过程的化学传感器的开发提供设计参考。

图2_副本.jpg
图2. 荧光传感器对细胞内•OH与Cys氧化还原反应的监测示意图(Cover Art)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感谢张强副教授提供斑马鱼活体。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2c10855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