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生命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在细菌效应蛋白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生命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在细菌效应蛋白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2-12-28 浏览:

近日,生命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 secreted effector with a dual role as a toxin and as a transcriptional facto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细菌六型分泌系统分泌的一个双功能效应蛋白CccR作为毒素和转录因子在细菌竞争和细胞通讯方面发挥功能。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丹丹,青年教师朱玲芳以及福建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甄向凯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沈锡辉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欧阳松应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细菌六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被认为是一种接触依赖型细菌竞争武器。攻击者细菌(供体菌)通过其类似于针管样的穿刺装置,直接刺穿被攻击者(受体菌)的细胞,将不同类型的杀菌毒素蛋白(如:细胞壁降解酶、核酸酶、膜穿孔蛋白、磷脂酶和NADase等)注射到被攻击者细胞内发挥特异的活性,杀死被攻击细菌,从而使攻击者细菌获得生长竞争优势。

FIC蛋白(filamentation induced by cAMP)是一类包含有保守基序HXFX(D/E)GNGRXXR的蛋白,该类蛋白通过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调节从细菌到人类等不同生物中的各种重要分子过程。FIC蛋白的PTM活性最初在一些致病菌的T3SS或T4SS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中发现,以操纵宿主细胞过程。然而,尽管FIC蛋白自1982年发现以来就被称为cAMP诱导的丝状化蛋白,并且通常被注释为细胞分裂蛋白,但其诱导细胞丝状化的机制仍然是谜。

此前,本课题组发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T6SS分泌的效应蛋白Tce1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酶类毒素,发挥接触非依赖型杀菌功能的新机制。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在Tce1编码基因簇上发现一个cccR基因,其编码的CccR蛋白除包含有FIC结构域外,C端还包含有一个DNA结合(helix-turn-helix, HTH)结构域。研究发现,CccR除了介导接触依赖型竞争,还可像细菌素一样通过利用靶标细菌外膜转运蛋白FhuA进入胞内介导非接触依赖型竞争。随后的研究发现,CccR通过AMPylation化修饰FtsZ,抑制“Z”环的形成,并进一步破坏细胞分裂机器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丝状化。此外,CccR作为一种含有HTH结构域的蛋白,不仅能在其产生细胞中起转录调节作用,而且在通过T6SS分泌进入其它细菌细胞后仍能发挥转录调节作用,从而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由分泌型转录因子介导的细胞通讯新方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522-9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