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贾汉忠教授团队在土壤碳的转化和稳定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贾汉忠教授团队在土壤碳的转化和稳定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2-07-11 浏览:

 近日,资环学院贾汉忠教授团队在土壤碳的转化和稳定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题目为“Oxygen Limitation Accelerates Regeneration of Active Sites on MnO2 Surface: Promoting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s and Carbon Preservation”。第一作者为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志强,贾汉忠教授和祝凌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土壤中有机碳的释放和保存影响着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和大气组成。因此,有必要揭示有机质与矿物之间的动态界面过程(包括电子转移和活性氧转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贾汉忠教授团队围绕水钠锰矿和富里酸,系统地研究了环境中有机质与二氧化锰之间的动态界面过程,包括直接电子转移、活性氧(再)产生和转化、Mn2+溶解和活性位点的再生。此外,对氧气限制影响有机质的转化也进行了系统分析。有趣的是,氧气限制促进了有机质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水钠锰矿表面的氧空位暴露更多,促进了富里酸的吸附转化和活性位点的再生,同时,水钠锰矿和富里酸之间的电子转移减弱了水钠锰矿表面强键合的晶格氧,导致晶格氧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释放并转化为活性氧。最终,富里酸通过水钠锰矿的直接电子转移和活性氧的攻击而发生转化。此外,部分有机碳通过形成无机矿物(碳酸锰)而得以保存,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碳保存机制并对土壤碳循环具有重大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壤矿物和有机质之间的动态界面过程,并为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非生物转化和保存提供新的见解。

科研贾.jpg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126, 41991313)和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JC-18)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1868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