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兽医公共卫生与畜禽产品安全”团队在《Food Microbiolog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科研新进展】“兽医公共卫生与畜禽产品安全”团队在《Food Microbiolog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添加时间:2021-09-18 浏览:

近日,我校“兽医公共卫生与畜禽产品安全”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racing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ains from beef processing of slaughter house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toxinotype of isolates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的研究论文。团队青年教师姜艳芬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彦明教授和郭抗抗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引起人兽共患病的重要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引起人气性坏疽和人食物中毒、动物肠毒血症及坏死性肠炎,对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关于产气荚膜梭菌在牛屠宰过程中的污染情况还缺乏研究。本研究追溯了产气荚膜梭菌在肉牛屠宰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传播规律,发现该菌污染率随着屠宰进程逐渐升高,阳性分离率为21.2%,A型和D型分别为80.8%和19.2%。屠宰车间从屠宰牛的粪便和皮毛到胴体以及分割车间牛肉、工具和人员与牛肉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污染。粪便及皮毛、工具及人员为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不同屠宰场(地区)的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A型为主要毒素型,呈遗传多样性和流行相关性,但未分离到F型菌。研究结果为肉牛屠宰加工过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D0500500)和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NY-026)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40002021001520?via%3Dihub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