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研发平台
  • 人才团队
  • 相关政策
  • 申报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科研新进展】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QCM细胞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QCM细胞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添加时间:2022-12-13 浏览:

近日,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QCM细胞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dynamic reversible phenylboronic acid sensor for real-tim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carbohydrate interactions on living cancer cells”为题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博士研究生宋泉泉和硕士研究生李倩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裴志超教授和河北农业大学的卢玉超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的细胞生物芯片能够将细胞固定到芯片表面,进而对其细胞膜表面糖基化以及分子与细胞相互作用进行检测,是一种研究细胞表面分子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贴壁细胞,通常可以利用其贴壁生长的特性使其粘附到芯片表面。然而,与贴壁细胞相比,悬浮细胞由于其悬浮生长的特性,很难将其直接粘附到芯片表面。本研究将合成的苯硼酸衍生物(PBA)共价连接到聚多巴胺修饰的QCM芯片表面,通过悬浮细胞表面糖环上的顺式二醇结构与芯片表面PBA中的苯硼酸基团形成动态可逆的硼酯键,将悬浮细胞固定到芯片上制得QCM悬浮细胞生物芯片,为悬浮细胞芯片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我们成功制备两种悬浮肿瘤细胞(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 Jurkat和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芯片,并对上述两种细胞表面糖基化及其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研究悬浮细胞表面的糖基化及其表面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171230和21877088)和河北省自然科学金(B2019204243)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cc/d2cc05788c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