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学教授研发团队深耕水产领域近30年,在水产浸泡纳米靶向载药技术研发、兽药申报方面有十余年经验。王教授水产动物病毒防控团队在纳米载药、天然产物及渔用原料药合成创新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它破解了渔用疫苗不能大规模免疫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渔用疫苗免注射靶向高效免疫,属世界首创,将极大推动渔用疫苗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进程。此项技术的转让,创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项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纪录,也是学校第一个知识产权转让后部分转化收益以现金入股的成果。
研发团队成员
1.王高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席科学家。
1986至1992,在延安大学生命学院任教;1992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海洋生物生物技术研究。现为教育部水产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及横向课题等10余项;参加国“863”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星火计划1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4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6项。
2. 朱斌,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2015年博士毕业,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同年7月入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英才计划”留校任教至今。2017年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领青年学者”称号;2018年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卓越新星”。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会员。
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研究,现已获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重点围绕草鱼、鲤、鳜、鲈鱼和石斑鱼等水产动物的病毒性疾病开展新型疫苗的创制及其分子免疫作用机制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80。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Nanotoxicology》、《Antiviral Research》、《Vaccine》、《Vaccines》、《Cellular Signall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quacul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90,其中包括中科院大类1区论文24篇、2区论文15篇,TOP期刊论文30篇,IF大于4.0论文14篇。
有专利2项。通过校企联合转化其中一项专利(专利目前归属深圳万可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创业担任万可森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负责专利落地转化的研发工作。
3. 张磊,博士,副研究员。
总经理。
曾任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助理研究员。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病毒、细菌诊断技术、疫苗研发、药物残留检测等相关研究工作。诊断技术方面,利用PCR、LAMP、芯片、ELISA及化学检测等诊断技术对常见动物疾病余药物残留开展诊断的技术研究。2013年,担任《中国兽药杂志》审稿专家;2016年,被聘请为生物制品国家工程中心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作期间在动物疫病诊断、药物残留检测、疫苗研发及与基因工程疫苗表达系统等多个方面积极的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参编著作2部,共发表文献及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有6项已经授权。
4. 凌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发核心成员。
2010年7月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工作,从事水产动物病害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1)植物源渔药的创新与创制;(2)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组学及其益生菌的开发、利用。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的项目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截止到2020年4月公开发表论文78篇,其中发表SCI刊源论文71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ISME J.》《J. Hazard. Mater.》《J. Nanobiotechnology》《Fish Shellfish Immunol.》《Aquaculture》等杂志发表SCI刊源论文40篇(自然指数期刊1篇;中科院1区12篇,TOP期刊18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