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和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精神,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以先行示范标准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启动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指南建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方向
(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绿色低碳、大数据、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对碳交易、碳数据监管、碳中和、高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与气候协同控制、多场景固碳增汇、碳循环利用、热回收与利用、新型高安全与低成本储能技术、新原理高稳定智慧调光节能玻璃技术、新原理高效高稳定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热储存与利用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等科学问题和颠覆性技术的前沿研究。面向重点用能行业以及交通、建筑、环境治理等减污降碳领域,从全生命周期、循环经济、物质流动、时空耦合、能量流动、供给和需求等系统角度,构建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引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的原创性理论和方法。开展全球主要城市碳中和研究,提出深圳实施图径和方法。
(二)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瞄准国际前沿,加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进低碳循环经济、碳数据区块链、绿色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等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加强能源系统脱碳技术、绿色低碳交通技术、工业和建设近零排放和绿色替代技术、废弃物固碳+循环再生协同利用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实施先进适用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聚焦我市重点领域、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求,大力推进近零排放园区综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企业零碳排放技术、电力系统低碳技术、碳捕集与利用集成技术、“深绿”交通技术、零碳建筑技术、零碳/负碳废物处理循环利用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减污降碳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为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二、强度设置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市级财政资金资助强度最高不超过600万元/项,执行期一般3年(软科学课题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项,执行期一般1年),请根据项目资助强度合理提出指南建议内容。
三、征集要求
(一)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应当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法注册,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单位或者是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机构。
(二)征集原则。指南建议人应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业务管理系统提交指南建议,经推荐单位审核后统一报送,不接收个人单独报送。
四、征集数量
每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单位征集数量不超过10项,每家企业不超过2项。
五、征集时间
从2022年6月17日0:00起,至2022年7月3日18:00止。
六、征集方式
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统一采用线上征集方式,请各单位通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业务管理系统“指南征集”(网址:https://sticapply.sz.gov.cn/,项目类别选择“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征集类别选择“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进行填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七、注意事项
(一)同一指南建议不得以不同申请人重复申报。
(二)往年已资助过的国家、省、市级项目指南建议,不得重复申报。
(三)同一指南建议人最多提出一项指南建议。
(四)在后续受理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申请时,对项目负责人或申请单位有以下要求:
1.负责人应为申请单位全职人员且是所申请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科研研究能力,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
2.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项目负责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正在承担(包括主持和参与)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平台载体、事后补助类除外)总数不得超过3项。
3.申请单位(包括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未列入科技诚信异常名录。
4.在项目申请截止日,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有项目超期未验收的,不得申请。
5.《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及其他要求。
以上事项请指南建议人在提交指南建议时知晓。
八、联系电话
(一)业务支持电话:88101512,88103434。
(二)技术支持电话:86576087,86576088。
特此通知。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2年6月15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