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甘肃镇原,求学于我校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三次毅然决然的无悔选择,将自己的人生与藏区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我校校友、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贡日门巴民族乡党委书记刘杰。
选择进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007年,大学毕业的刘杰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赴西藏工作,成为学校首批定向西藏工作的毕业生。那年学校共有118名毕业生选择进藏进疆工作。为此,学校专门召开座谈会表彰他们,校党委书记、校长都出席了座谈会,还开玩笑地形容他们是一百一十八条好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8名应届毕业生进藏进疆工作》也被媒体广泛报道。
进藏的热情是高涨的,进藏的道路是艰辛、曲折的。
进藏后,刘杰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贡日门巴民族乡工作。那时县上只有一条柏油路。早上9点从县上搭乘班车出发,一路颠簸到下午4点才能到达乡里。乡里自来水短缺,用电也极其不便,只能每天晚上九点到十点靠太阳能供电站供电一小时。而太阳能供电站还时好时坏,直到县里给配了柴油发电机,才让这仅仅一小时的供电有了保障。全县到2014年才全部通上电。
现实环境的残酷、强烈的心理落差让刘杰特别难受,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乡里的人看到刘杰也挺纳闷,问他年纪轻轻的来这地方干嘛。乡里人还告诉他,他是有史以来第二个到这个乡的汉族干部。由于刘杰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团支书,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乡上后被分配在乡团委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刘杰想着自己的选择,逐渐平稳了心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藏区工作,首先要过的就是高原反应关。但刘杰的高原反应却不是很强烈。于是,他集中精力克服第二道关口——语言关。起初,由于语言不通,刘杰与群众交流基本靠比划和猜。慢慢地,刘杰学会了一些基本用语,能和群众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也被群众的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所感动,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刘杰告诉记者,有次和乡上几个年轻人相约去采蘑菇,分别从不同的小路上了山,那几个年轻人由于没找到蘑菇,就先回去了,却被乡里老人狠狠批了一顿,说人家一个汉族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你们怎么把他一个人扔山上就跑回来了,万一山上有狼怎么办,赶紧回去找。看到大伙又大老远跑回来找他,刘杰心里感到很温暖。
在乡里工作一年后,由于表现突出,刘杰被乡党委书记推荐到县上工作。刚开始主要从事县地方志资料的收集、编纂、出版等工作,半年后又调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从科员做起,用7年的时间做到了办公室主任。
选择基层:要为群众办实事
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7年里,刘杰走访了县里所有的村子,看望了每一名人大代表,对县里的情况,对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2015年,刘杰做出人生第二次选择,放弃在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的机会,申请回乡里工作,最终被任命为贡日门巴民族乡党委书记。
该乡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76人,还是当地有名的喝酒乡。很多人一大早就已经喝醉了,甚至乡里的领导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摆上桌子喝酒了。每年都有人因酗酒猝死。担任乡党委书记之后,刘杰先从禁酒开始整顿社会风气,引导大家少喝酒、多务工挣钱。刚开始没有人愿意去工地干活,但刘杰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还是成功鼓励极个别人去干了活、挣了钱。第二年开春,看到干活的人挣了钱,其他群众纷纷都跑去务工。最终喝酒的越来越少,创业务工的越来越多,团结、文明、立功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社会风气好转后,刘杰又着手解决群众用水、用电、住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由于用水管道都在外面架设,一到冬季,管道经常被冻坏,导致用水时断时续。而藏区的冬季又很漫长。群众用电也非常不安全,低电压和线路老化致火灾频繁发生。当地群众住房全部为土石结构,房屋内部空间狭小,功能布局差,吃住在一屋,人物混居,部分家庭人畜不分离,生活环境十分糟糕。加之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若发生地震、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将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2012年起,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边境小康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相继出台,刘杰及时跟进,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种支持,带领当地干部,逐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深入讲解各项惠民政策,对全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一户户、一件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最终全乡60户175人全部参与到小康村建设。
选择留下:心永远和藏区人民在一起
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刘杰反复强调,与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学到东西相比,自己所做的工作真的是微不足道。和藏区群众在一起,感到很踏实、很温暖。于是,他选择留下来,继续为藏区人民做好服务。
在西藏工作12年,刘杰回甘肃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刚刚回去,电话就打来了。实在放心不下,叮嘱妹妹几句,辞别父母,又匆匆赶回乡里。他的心,已经和藏区人民紧紧地融在了一起。
每次遇到困难,当地群众总会给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他更加踏实。建设边境小康村时,由于群众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资金。刚开始,部分群众不理解,当面指着刘杰鼻子骂,甚至还把某个村第一书记打了。第一书记委屈极了,问刘杰,“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刘杰一边安抚第一书记,一边继续做群众工作。当地的老党员老干部也主动请缨,去这些群众家里沟通、交流,协助刘杰做好这些群众的思想工作。通知老百姓交钱的时候,第一天只来了一个人,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说:“你们都是乡里工作人员,你们做事肯定是为了我们群众好。我先把钱交了,我就回去了。希望你们坚持下去。”那个老奶奶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等到第三天,其他群众陆陆续续都来把钱交了。
刘杰说,自己最佩服的就是这些老党员、老干部。他们曾参加过上世纪70年代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运送物资、救治伤员,战后又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问他们入党介绍人是谁,齐刷刷回答是指挥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张国华将军。其实他们入党时张国华将军已经逝世。但他们依然心里铭记着将军,视将军为榜样。战后,这些老党员又自发主动带领当地群众保护战争指挥所旧址。现在政府已在旧址基础上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母校培养了我,是藏区干部群众和老党员教育了我。我将一如既往奋斗和奉献在这片热土上。我的心始终和藏区人民在一起。”刘杰表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