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当天上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我校等全国67家单位被授予第二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校党委副书记徐养福代表学校领取牌匾并介绍学校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以“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为主题,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承办。国家有关部委、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大学、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相关负责人出席主会场活动并为获奖基地授牌。
我校获第二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大会现场播放了我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宣传片,徐养福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比喻做了工作情况介绍,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徐养福表示,有好种,才能打好粮。小麦育种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从赵洪璋院士的“碧蚂1号”,到李振声院士“小偃6号”,再到宁琨、李璋、王辉等一大批小麦育种专家培育出的“陕农7859”“西农979”等130多个小麦品种,主导了黄淮麦区小麦品种6次更新换代中的4次。学校培育的小麦品种,年均播种面积保持在黄淮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的12%以上,累计种植面积20多亿亩,增产2亿多吨。
徐养福介绍学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小麦条锈病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不利情况下,学校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西农511”小麦品种,成为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第一批绿色抗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这是学校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缩影。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发挥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努力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产、优质、绿色的小麦新品种,让中国的土地种中国人自己培育的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