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学校简介
    研究院简介
    研究院动态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科技研发
    科研项目
    研发平台
    人才团队
    相关政策
    申报通知
  • 对外服务
    成果推介
    成果转化
    产业孵化
    经典案例
    专家团队
  • 人才引进
    人才需求
    高层次人才引进
    博士后招聘
    人才政策
    下载专区
  • 教育培训
    研究生教育
    网络教育
    精品培训
    招生信息
    在线报名
    资料下载
  • 校友之家
    校友会
    校友企业家联盟
    校友企业
    优秀校友

研究院动态

  • 学校简介
  • 研究院简介
  • 研究院动态
  • 党建工作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动态» 黄丽丽教授团队攻克猕猴桃溃疡病防控难题!

黄丽丽教授团队攻克猕猴桃溃疡病防控难题!

添加时间:2020-08-19 浏览:

“我再也不怕溃疡病了。”8月中旬的濛濛细雨中,站在自家120亩的猕猴桃园子旁,眉县汤峪镇果农杨乃乾对来访者大声说。

image.png

黄丽丽教授与校内外专家在周至县新建果园里畅谈猕猴桃产业发展

image.png

黄丽丽教授与团队成员在检查眉县果农杨乃乾猕猴桃园子里的溃疡病防治情况


对于所有种植猕猴桃的果农而言,溃疡病曾经是他们闻之色变的“癌症”。如今,杨乃乾之所以不怕,是因为运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属于经济林中产值很高的果树。地处秦岭北麓的眉县因为自然条件优越,猕猴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眉县果业中心副主任赵英杰介绍,2009年春天,溃疡病大爆发时,眉县果园“病害发生率轻者30%,重者90%,群众流着泪锯枝砍树。”

猕猴桃树感染了溃疡病后,会出现叶斑、花腐、树干溃疡流脓等症状,最终导致枝枯树死。这一病害在世界猕猴桃种植区首次报道是1980年,我国最早的报道出现在1985年。

image.png

猕猴桃树干溃疡

image.png

猕猴桃叶片溃疡叶斑

由于不懂溃疡病流行成灾的根本原因,周至、眉县等规模化栽培猕猴桃较早地区的果农只能在春季看到树干大量流脓时频繁喷涂各种农药,或刮皮涂药治疗,或剪除枯枝砍去死树,待根孽苗萌生后再嫁接新枝。治而不绝,溃疡病恐慌情绪在整个陕西猕猴桃产区弥漫。

黄丽丽教授团队闻讯后即抽调力量开展溃疡病调查研究。“一年四季,走遍了眉县的村村寨寨。”眉县植保站前副站长、农技中心副主任朱岁层说,在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团队联合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等多家单位历经十余年攻关,最终揭开了溃疡病的神秘面纱。

团队研究发现,猕猴桃溃疡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团队首次阐明了我国猕猴桃溃疡病的致病细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3,率先揭示了该病害在我国猕猴桃主产区的发病流行规律,并改被动治为主动防,提出了“两前两后”精准施药防控策略,还以陕西为中心,在全国猕猴桃种植区星罗棋布建立防控示范点进行防治技术示范,并及时开展技术的培训推广。

“开花前开花后全树喷药2次防控花腐和叶斑,采果后至落叶前用药液喷淋或涂刷树干2次。”说起“两前两后”的内容,眉县奇峰果业64岁的技术员祁生荣介绍,自己用此方法实践的防病效率高达90以上。目前,眉县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整体效果达到了85%以上,发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杨乃乾、祁生荣等很多示范户也作为“专家”被请到省内外指导溃疡病防治。

近三年来,团队围绕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和果农累计10余万人次,示范推广185万亩,挽回产量近37万吨,增收节支累计超过15亿元,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月18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这一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应用面广,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FOLLOW U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 0755-86539850
邮 编 | 518000
邮 箱 | 874030757@qq.com
地 址 |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四道深圳虚拟大学园R4栋B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农深圳研究院

友情链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深圳虚拟大学园 |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Copyright @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版权所有